張敦熙將軍 行述

  先生諱敦熙,字敬華,於民國二年十一月五日生於江西省安義縣(現棣南昌市), 祖籍廣東梅縣。張氏書香門弟,世有令德。父德惠公為民初革命志士,佰父為清新 軍統帶,對創建民國著有貢獻,先生稟承庭訓,自幼即矢志救國護民、捍衛國土, 畢其終身莫不以興盛桑梓家邦為職志,歷經剿共、抗戰、保台,在變亂的大時代中 散發光芒,譜下可歌可泣的事蹟。

  先生家學淵源、文武全才、閱書過目不忘、一目十行、演講卓越動人,擅長四六駢文。自六歲即習武、南拳北腿、無不精通。十九歲北上天津考取河北省立水產專校 、與前國民黨張秘書寶樹為前後期同學。其後於日本侵華發生慘案際,參與「鐵血鋤奸團」,大專學業完成後即投筆從戎,自此正式加入報國行列,展開先生戰功輝 煌、功勳彪炳、精忠報國的一生。

  二十餘年際,先生由於文武全才,已在先總統蔣公最高統帥部南昌行輾擔任要職, 每週向蔣公匯報。其職常須出入險境,因武功精湛皆能化險為夷,達成任務。抗日 戰爭伊始,先生更積極為民族聖戰致力,與日軍近身肉搏戰時,曾遭子彈貫穿左耳 ,毫厘之差,命即休矣,幾度身臨身死邊緣;江西淪陷後更負責江西全境對日本的 敵後作戰,三十一年,因貢獻卓著昇任上校,時年僅廿九;經常欺敵腹地、覺生死 於俄頃,直至民國三十四年抗戰勝利。三十七年大陸淪陷前為江西保安團主任,打 保衛戰又令右耳受傷,仍堅守崗位,保護江西省政府向南撤至台灣。民國三十八年 先生以國家為重、克盡闕職留守金門、返台後,仍以國家興亡為己任、念茲在茲,遠離愛妻二度赴金門歷經古寧頭大捷。五十一年又三度赴金門,任職金門防衛司令部,先生共三度防禦金門,於槍林彈雨中戍守最危險的前線。

  民國四十三年,先生首任台北帥管區主任,擘劃適合台灣的後備軍人制度與體系, 從人的動員到車輛動員系統,井井有條,貫徹寓兵於民的系統,因此獲得國家第一 屆「特保特優」殊榮,時年度僅頒予行政院及國軍,各保舉名額一名,接受蔣公特 別的召見。四十五年任少將職缺,四十七年再調外島後升澎湖防衛司令部政戰主任 ,四十七年任第二軍主任,五十一年再赴金門前線,晉升少將,為該年唯一晉升者 ,後為馬安瀾司令官時之金防部第一副主任;五十三年,調返高雄任職二軍團,戎 馬倥傯。五十五年,北調供應司令部,五十七年因國家推新制限齡退伍,遂以少將 五十五歲即行退伍。先生忠勤為國,于四十六年即已獲得忠勤勳章及其它勳獎章多 次;民國四十年初參加蔣公主持之石牌研究班,四十二年革命實踐研究院創始之「 黨政軍聯合作戰班」,及國防研究院等,為台灣由軍而政逐步轉化成復興基地作出 政略貢獻。

   先生於軍旅三十餘年,歷經剿共、抗日、台澎保衛戰等前線大戰,身先士卒、置各人死生於度外、又運籌帷幄、調和鼎鼐,使軍政、軍民一心,度過國家大難;然先生一生耿介、高風亮節、兩袖清風,全無鑽營取巧;公而忘私,權大而不弄權、貢 大而不求名,為讀書人投筆從戎,由亂世的驚濤駭浪至承平的百廢待舉,無我無私的奉獻,而功成身退,樹立良典佳範矣!

  先生退役後,未取任何公職及顧問,而以教學太極拳自康康人,並積極推動太極拳的普及、簡化與精進,任中華民國太極拳協會訓練班主任及常務理事。亦先後任太極拳教練委員會,學術研究會主任委員。七十五年受聘文化大學國術系,教授太極拳、太極劍、刀及通臂拳等十餘年,國術界桃李滿天下。七十八年太極拳協會會員大會通過鑑定為太極拳功夫「玖等」之殊榮。並獲頒中華民國國術總會榮譽十段。

  先生治學嚴謹兼有創造力,不拘泥於古學,且在古武學中賦以現代運動力學,與健身循環綱要之揉合。從六歲起學少林字門拳及於棍、鍆,於高中時更拜三名師,學羅漢拳、伏虎拳、地蹚拳、鐵沙掌、彈腿、醉拳及十八般兵器、三節棍、大刀、拐子金鋼圈及空手對白刃等精湛武術,實戰造詣非凡。後赴天津拜學國術大師周景海先生四年,學得太極之真傳也;先生退役治武術三十年,認為「武功」一項不亞於 文事,其精微奧妙與道貫通,放眼近代太極,融會學、體、用者寥寥無幾,實為一代國術大師!先生於武學著作等身,先後著有「太極拳著述與發展」、「太極拳源流再探討」、「太極拳歌」、「太極拳研究一得紀要」與「摘要」、「太極拳的境界與練習要領」、「健身基本功法」、「字門拳概述」、「通臂拳簡介」、「值得 記述的太極拳學術研究會」、「太極拳論叢附武術叢談」。

  先生以「忠孝傳家」、「做人做事做學問,耐苦耐勞耐謗怨」為庭訓,一生於軍職 時以國家為第一、退休後以樹人為已任;教拳從不收費,捐贈獎學金、推廣太極拳、國術與保健,學生遍及美加、南非世界各地。並多開館授徒,綿延太極拳學與國術。